|
发表于 2010-8-10 16: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省曲靖市
本帖最后由 fysccm 于 2010-8-10 16:51 编辑
我晕死,楼上的大大们太有才了,MP1不单是音频,还有视频呢
网上找的
MP1(MPEG-1)用于传输1.5Mbp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经过MPEG-1标准压缩后,视频数据压缩率为1/100-1/200,音频压缩率为1/6.5。MPEG-1提供每秒30帧352*240分辨率的图像,当使用合适的压缩技术时,具有接近家用视频制式(VHS)录像带的质量。 MPEG-1允许超过70分钟的高质量的视频和音频存储在一张CD-ROM盘上。VCD采用的就是MPEG-1的标准,该标准是一个面向家庭电视质量级的视频、音频压缩标准。
MPEG-1音频分三层,分别为MPEG-1 Layer1,MPEG-Layer2以及MPEG-Layer3,并且高层兼容低层。其中第三层协议被称为MPEG-1 Layer 3,简称MP3。MP3目前已经成为广泛流传的的音频压缩技术。
MPEG-1 Layer1采用每声道192kbit/s,每帧384个样本,32个等宽子带,固定分割数据块。子带编码用DCT(离散余弦变换)和(快速傅立叶变换)计算子带信号量化bit数。采用基于频域掩蔽效应的心理声学模型,使量化噪声低于掩蔽值。量化采用带死区的线性量化器,主要用于数字盒式磁带(DCC)。
MPEG-1 Layer2采用每声道128kbit/s,每帧1152个样本,32个子带,属不同分帧方式。采用共同频域和时域掩蔽效应的心理声学模型,并对高、中,低频段的比特分配进行限制,并对比特分配、比例因子,取样进行附加编码。Layer2 广泛用于数字电视,CD-ROM,CD-I和VCD等。
MPEG-1 Layer3采用每声道64kbit/s,用混合滤波器组提高频率分辨率,按信号分辨率分成6X32或18X32个子带,克服平均32个子带的Layer1,Layer2在中低频段分辨率偏低的缺点。采用心理声学模型2,增设不均匀量化器,量化值进行熵编码。主要用于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音频编码。
MPEG-1制定于1992年,为工业级标准而设计,它可针对SIF标准分辨率(对于NTSC制为352X240;对于PAL制为352X288)的图像进行压缩,传输速率为1.5Mbits/sec,每秒播放30帧,具有CD(指激光唱盘)音质,质量级别基本与VHS相当。MPEG的编码速率最高可达4- 5Mbits/sec,但随着速率的提高,其解码后的图象质量有所降低。
占一层,在写,不知道能不能完成。
先来个半成品,可以播放本地文件。
媒体播放.rar
(7.4 KB, 下载次数: 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