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精易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号发送消息登录论坛

新人指南 邀请好友注册 - 我关注人的新帖 教你赚取精币 - 每日签到


求职/招聘- 论坛接单- 开发者大厅

论坛版规 总版规 - 建议/投诉 - 应聘版主 - 精华帖总集 积分说明 - 禁言标准 - 有奖举报

查看: 289|回复: 3
收起左侧

[技术专题] 第一篇:核心架构设计——客户Duan与服务器通信模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北省石家庄市

系列文章:从零开始构建高效安全的C++网络验证系统

第一篇:核心架构设计——客户Duan与服务器通信模型

你好,各位技术同仁!

在上一篇引言中,我们探讨了网络验证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在软件版权保护、灵活授权等方面的核心作用。我们也明确了构建一个优秀验证系统所需的四大目标:高安全性、高性能、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现在,我们将正式开始构建之旅,从最基础但至关重要的环节——核心架构设计入手。

本篇将聚焦于确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深入探讨如何选择和设计客户Duan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议,为后续的安全与性能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1 系统组成概述

一个成熟的网络验证系统并非单一的模块,而是由多个协同工作的组件构成。从宏观角度看,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核心部分:

  • 客户Duan模块(Client Module):

    • 定位: 这是集成到你受保护程序内部的代码。
    • 职责: 负责发起与验证服务器的通信。它会收集必要的信息(如用户凭证、设备指纹、许可证ID),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和封装,然后发送给服务器。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后,它会解析结果并根据认证和授权状态来控制本地程序的功能。
    • 核心挑战: 安全性是客户Duan模块设计的重中之重。它身处一个不受信任的环境(用户的本地机器),极易成为攻击者逆向工程、Hooking、内存修改的目标。因此,如何保护客户Duan模块的验证逻辑和敏感数据,是本系列后续篇章的重点。
  • 验证服务器(Verification Server):

    • 定位: 整个网络验证系统的“大脑”和“守卫者”,部署在可信赖且受保护的服务器环境中。
    • 职责: 处理所有来自客户Duan的认证和授权请求。它会验证客户Duan的身份,cha询数据库中的授权信息,执行复杂的授权逻辑,生成并管理Token,并记录所有关键操作日志。
    • 核心挑战: 需要具备高并发处理能力以应对海量客户Duan请求,高可用性以确保服务不中断,以及极致的安全性以防止核心数据和逻辑被泄露或篡改。
  • 管理后台/数据库(Admin Panel / Database):

    • 定位: 验证系统的数据存储中心和管理界面。
    • 职责:
      • 数据库: 持久化存储所有关键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账户信息(加密后的密码哈希、邮箱等)、授权许可证(有效期、功能点、绑定设备)、硬件指纹、操作日志、黑名单/白名单等。
      • 管理后台: 提供给运营人员或管理员,用于进行用户账号管理(创建、禁用、修改)、许可证发放与吊销、查看系统状态与日志、进行数据分析等操作。
    • 核心挑战: 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完整性和备份恢复机制至关重要。管理后台也需要强力的认证和授权机制,防止未授权访问。通常,管理后台会作为独立的Web服务或内部工具,通过安全的API与验证服务器进行交互。

1.2 通信协议选择与设计

客户Duan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是整个验证系统得以运行的基础。选择和设计合适的通信协议,直接影响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TCP/IP vs. UDP:为什么选择TCP?

在网络编程中,我们通常会在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之间做选择。

  •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它不保证数据包的顺序、完整性或是否到达。
    • 优点: 开销极低,传输速度快,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但允许少量丢包的场景(如在线游戏、音视频流)。
    • 缺点: 不可靠性是致命弱点。对于验证系统,任何一个数据包的丢失或损坏,都可能导致认证失败或授权错误。
  • 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它提供错误检查、重传机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确保数据按序、完整地到达目的地。
    • 优点: 可靠性高,数据完整性有保障。这是构建安全验证机制的基石。
    • 缺点: 相对于UDP,会有一定的协议开销和延迟。

结论: 对于网络验证系统,我们毫无疑问应该选择TCP/IP作为底层传输协议。它的可靠性是保证认证和授权请求准确无误、不丢失的关键。

应用层协议设计:自定义 vs. 现有协议

在TCP之上,我们需要定义应用层协议来组织和解释数据。

  • 自定义二进制协议:

    • 原理: 开发者根据业务需求,自行定义消息的格式和解析规则。例如,消息头部固定长度表示消息类型和消息体长度,后面紧跟二进制编码的消息体。
    • 优点:
      • 效率高、数据紧凑: 没有额外文本开销,二进制数据传输效率最高,对带宽要求低。
      • 控制力强: 完全可以根据特定需求进行优化。
    • 缺点:
      • 开发成本高: 需要自行实现消息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增加了开发复杂性和调试难度。
      • 调试困难: 二进制数据不可读,调试和排查问题较为困难。
      • 扩展性挑战: 协议结构变更时,客户Duan和服务器都需要同步更新,兼容性处理复杂。
    • 适用场景: 对极致性能和带宽有严格要求的内部系统,或资源受限的嵌入式设备。
  • HTTP/HTTPS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 原理: 基于文本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是在HTTP的基础上,通过SSL/TLS协议提供传输层加密和身份验证。 它是Web服务和API通信的事实标准。
    • 优点:
      • 通用性强、生态丰富: 广泛应用于互联网,有大量现成的工具、库和浏览器支持,易于集成和调试。
      • 安全性高: HTTPS提供强大的传输层加密和服务器身份验证,有效抵御中间人攻击。
      • 易于部署和维护: Web服务器(如Nginx、Apache)提供了成熟的HTTP/HTTPS处理能力,便于负载均衡、路由等。
    • 缺点:
      • 协议开销相对较大: HTTP头部信息较多,文本解析相对于二进制有一定开销。对于高频短消息场景可能略显冗余。
    • 适用场景: 绝大多数网络验证系统都强烈推荐使用HTTPS。 其安全性、通用性和成熟的生态系统,远超其相对性能上的微小劣势。
  • RPC 框架 (gRPC/Thrift):

    • 原理: 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框架,允许客户Duan像调用本地函数一样调用远程服务器上的服务。它们通常使用接口定义语言(IDL) 来定义服务接口和消息结构,然后通过代码生成工具生成多语言的客户Duan和服务器端代码。
    • 优点:
      • 跨语言支持: 非常适合多语言环境的系统。
      • 高性能、二进制传输: gRPC底层基于HTTP/2,Thrift则使用自定义二进制协议,序列化效率高。
      • 结构化、可维护性高: IDL确保了接口和数据格式的严格定义,有助于团队协作和维护。
    • 缺点:
      • 引入第三方库的复杂性: 需要学习和集成框架,增加了项目依赖和构建复杂性。
      • 生态系统相对独立: 调试工具不如原生HTTP丰富。
    • 适用场景: 大型微服务架构,或需要高效率、跨语言通信的复杂分布式系统。

综合考量: 考虑到安全性、通用性、开发效率和维护便利性,对于绝大多数C++网络验证系统,HTTPS是最佳的应用层协议选择。它提供了强大的传输层加密和身份验证机制,并且有丰富的C++库支持。如果对性能有极致要求,且团队具备二进制协议开发经验,可以考虑自定义二进制协议或gRPC。

消息结构设计

无论选择哪种应用层协议,消息的结构都至关重要。一个清晰、合理的消息结构有助于解析、扩展和安全防护。以HTTPS的POST请求为例,一个典型的验证请求消息体可能包含:

  • 请求头(Request Headers):
    • Content-Type: 指示请求体数据的格式,如 application/jsonapplication/octet-stream (二进制)。
    • Authorization: 承载认证凭证,如API Key或OAuth 2.0的Bearer Token。
    • X-Nonce (可选): 一个一次性随机数,用于防范重放攻击。
    • X-Timestamp (可选): 请求时间戳,用于判断请求是否在有效时间窗内,也用于防重放。
    • X-Signature (可选): 包含请求体内容的数字签名,用于验证消息的完整性和来源真实性。
  • 请求体(Request Body/Payload): 实际的业务数据,建议使用JSON格式(可读性好,易于解析和扩展),例如:
    {
        "userId": "user_id_hash_or_uuid",       // 用户唯一标识
        "deviceInfo": "encrypted_device_fingerprint", // 加密后的设备指纹
        "licenseId": "license_uuid",             // 许可证唯一标识
        "action": "verify_license",              // 请求的操作类型 (如:验证许可证、心跳、激活)
        "clientVersion": "1.0.0",                // 客户Duan程序版本号
        "featureFlags": ["feature_a", "feature_b"], // 客户Duan请求的功能标志
        "extraData": "..."                       // 其他业务特定数据,可能需要额外加密
    }

    注意: 对于请求体中的敏感数据(如原始设备ID),即使在HTTPS下,也强烈建议进行额外的应用层加密或哈希处理,以实现“深度防御”。


1.3 C++网络库选择

在C++中进行高性能、高并发的网络编程,选择一个强大而成熟的网络库至关重要。

  • Boost.Asio:

    • 特点: Boost库的成员,提供跨平台的异步I/O模型(Reactor和Proactor模式),支持TCP/UDP、SSL/TLS、定时器等。它基于io_context(旧称io_service)和strand实现并发安全。
    • 优点: 功能强大、高度灵活、性能卓越。是C++异步网络编程的“事实标准”。社区活跃,文档丰富。适用于需要精细控制网络行为、追求极致性能的场景。
    • 缺点: 学习曲线相对陡峭,需要深入理解异步编程范式和回调地狱问题(可用协程改善)。
    • 推荐: 对于需要高性能、复杂网络逻辑和底层控制的验证系统,Boost.Asio是首选。本系列后续的C++代码示例将主要基于Boost.Asio。
  • libuv:

    • 特点: 跨平台的异步I/O库,Node.js的底层核心。提供事件循环、TCP/UDP、文件系统操作等。
    • 优点: 轻量级、性能好、跨平台。API设计相对简洁,易于上手。
    • 缺点: 相比Boost.Asio,功能上可能不如其全面,但对于核心网络通信已足够。社区不如Boost.Asio那样专注于C++。
    • 推荐: 如果你追求轻量化和更快的学习曲线,且对Boost依赖有顾虑,libuv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自定义Reactor/Proactor模式:

    • 原理: 自己从操作系统API(如Linux上的epoll,Windows上的IOCP)开始,实现事件驱动的I/O多路复用模型。
    • 优点: 理论上可以达到极致的性能和完全的控制力,无需第三方库依赖。
    • 缺点: 开发难度和维护成本极高,极易引入bug和安全漏洞。不推荐在大多数业务项目中尝试,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性能需求和拥有经验极其丰富的底层网络编程专家团队。

在本系列中,我们将主要以Boost.Asio为基础,讲解其在网络验证系统中的应用。


1.4 简单的客户Duan-服务器通信实现(C++)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概念,我们先用Boost.Asio构建一个最基本的TCP客户Duan和服务器通信骨架。这个示例只展示连接和数据的基本收发,后续篇章会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加密、认证、错误处理等复杂功能。

服务器端骨架 (使用Boost.Asio):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include <thread> // For std::thread
#include <memory> // For std::shared_ptr

using boost::asio::ip::tcp;

// 会话类,处理每个客户Duan连接
class session : public std::enable_shared_from_this<session> {
public:
    session(boost::asio::io_context& io_context) : socket_(io_context) {}

    tcp::socket& socket() {
        return socket_;
    }

    void start() {
        // 异步读取客户Duan发送的数据,直到遇到换行符
        // 这里假设每条消息以换行符结束
        boost::asio::async_read_until(socket_, buffer_, '\n',
            std::bind(&session::handle_read, shared_from_this(),
                std::placeholders::_1, std::placeholders::_2));
    }

private:
    void handle_read(const boost::system::error_code& error, size_t bytes_transferred) {
        if (!error) {
            std::istream is(&buffer_);
            std::string message;
            std::getline(is, message); // 读取一行消息

            std::cout << "Server received from " << socket_.remote_endpoint() << ": " << message << std::endl;

            // 简单回复客户Duan
            std::string reply_message = "Server received your message: " + message + "\n";
            boost::asio::async_write(socket_, boost::asio::buffer(reply_message),
                std::bind(&session::handle_write, shared_from_this(),
                    std::placeholders::_1, std::placeholders::_2));
        } else if (error == boost::asio::error::eof || error == boost::asio::error::connection_reset) {
            // 客户Duan正常断开或连接重置
            std::cout << "Client " << socket_.remote_endpoint() << " disconnected." << std::endl;
        } else {
            std::cerr << "Error in handle_read from " << socket_.remote_endpoint() << ": " << error.message() << std::endl;
        }
    }

    void handle_write(const boost::system::error_code& error, size_t bytes_transferred) {
        if (!error) {
            // 成功发送回复后,继续读取下一个消息
            // 保持长连接的关键:不断地异步读取
            boost::asio::async_read_until(socket_, buffer_, '\n',
                std::bind(&session::handle_read, shared_from_this(),
                    std::placeholders::_1, std::placeholders::_2));
        } else {
            std::cerr << "Error in handle_write to " << socket_.remote_endpoint() << ": " << error.message() << std::endl;
        }
    }

    tcp::socket socket_;
    boost::asio::streambuf buffer_; // 用于存储读取到的数据
};

// 服务器类
class server {
public:
    server(boost::asio::io_context& io_context, short port)
        : io_context_(io_context),
          // 绑定到指定端口,等待IPv4 TCP连接
          acceptor_(io_context, tcp::endpoint(tcp::v4(), port)) {
        std::cout << "Server listening on port " << port << "..." << std::endl;
        start_accept(); // 启动接受新连接的循环
    }

private:
    void start_accept() {
        // 创建一个新的会话对象,等待客户Duan连接
        // shared_ptr 用于管理session对象的生命周期,确保在异步操作完成前不会被销毁
        session_ptr new_session(std::make_shared<session>(io_context_));
        acceptor_.async_accept(new_session->socket(),
            // 当有新连接到达时,调用handle_accept
            std::bind(&server::handle_accept, this, new_session,
                std::placeholders::_1));
    }

    void handle_accept(session_ptr new_session, const boost::system::error_code& error) {
        if (!error) {
            // 接受成功,启动新会话的数据处理
            std::cout << "New connection from: " << new_session->socket().remote_endpoint() << std::endl;
            new_session->start();
        } else {
            std::cerr << "Error in handle_accept: " << error.message() << std::endl;
        }
        start_accept(); // 无论成功与否,继续等待下一个连接
    }

    boost::asio::io_context& io_context_;
    tcp::acceptor acceptor_;
    typedef std::shared_ptr<session> session_ptr; // 定义会话共享指针类型
};

int main() {
    try {
        // Boost.Asio的io_context是所有I/O服务的核心
        boost::asio::io_context io_context;
        server s(io_context, 12345); // 创建服务器实例,监听12345端口

        // 运行io_context的事件循环。
        // 对于多核CPU,可以创建多个线程来运行io_context.run(),以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 但对于这个简单示例,单线程足够
        io_context.run();
    } catch (std::exception& e) {
        std::cerr << "Exception: " << e.what() << std::endl;
    }
    return 0;
}

客户Duan骨架 (使用Boost.Asio):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include <thread>   // For std::thread
#include <string>   // For std::string

using boost::asio::ip::tcp;

class client {
public:
    client(boost::asio::io_context& io_context, const std::string& host, const std::string& port)
        : io_context_(io_context), socket_(io_context) {
        // 解析服务器地址和端口,得到一个或多个endpoint
        tcp::resolver resolver(io_context_);
        endpoints_ = resolver.resolve(host, port);
    }

    void start() {
        // 异步连接到服务器的某个endpoint
        boost::asio::async_connect(socket_, endpoints_,
            std::bind(&client::handle_connect, this,
                std::placeholders::_1));
    }

    // 向服务器发送消息的公共方法
    void send_message(const std::string& msg) {
        // 在io_context的线程中执行发送操作,确保线程安全
        boost::asio::post(io_context_, [this, msg]() {
            bool write_in_progress = !write_messages_.empty();
            write_messages_.push_back(msg + "\n"); // 添加消息和分隔符
            if (!write_in_progress) {
                // 如果当前没有写操作在进行,则启动写操作
                boost::asio::async_write(socket_, boost::asio::buffer(write_messages_.front()),
                    std::bind(&client::handle_write, this,
                        std::placeholders::_1, std::placeholders::_2));
            }
        });
    }

    // 关闭客户Duan连接
    void close() {
        // 在io_context的线程中执行关闭操作
        boost::asio::post(io_context_, [this]() {
            if (socket_.is_open()) {
                boost::system::error_code ec;
                socket_.shutdown(tcp::socket::shutdown_both, ec);
                socket_.close(ec);
                std::cout << "Client connection closed." << std::endl;
            }
        });
    }

private:
    void handle_connect(const boost::system::error_code& error) {
        if (!error) {
            std::cout << "Connected to server." << std::endl;
            // 连接成功后,启动异步读取,准备接收服务器消息
            start_read();
        } else {
            std::cerr << "Connect error: " << error.message() << std::endl;
        }
    }

    void start_read() {
        // 异步读取服务器回复,直到遇到换行符
        boost::asio::async_read_until(socket_, response_buffer_, '\n',
            std::bind(&client::handle_read, this,
                std::placeholders::_1, std::placeholders::_2));
    }

    void handle_read(const boost::system::error_code& error, size_t bytes_transferred) {
        if (!error) {
            std::istream is(&response_buffer_);
            std::string message;
            std::getline(is, message);

            std::cout << "Client received: " << message << std::endl;
            // 成功读取后,继续等待下一条消息(保持长连接)
            start_read();
        } else if (error == boost::asio::error::eof || error == boost::asio::error::connection_reset) {
            std::cout << "Server disconnected or connection reset." << std::endl;
            close(); // 服务器断开,客户Duan也关闭
        } else {
            std::cerr << "Read error: " << error.message() << std::endl;
            close();
        }
    }

    void handle_write(const boost::system::error_code& error, size_t bytes_transferred) {
        if (!error) {
            write_messages_.pop_front(); // 移除已发送的消息
            if (!write_messages_.empty()) {
                // 如果队列中还有消息,继续发送
                boost::asio::async_write(socket_, boost::asio::buffer(write_messages_.front()),
                    std::bind(&client::handle_write, this,
                        std::placeholders::_1, std::placeholders::_2));
            }
        } else {
            std::cerr << "Write error: " << error.message() << std::endl;
            close();
        }
    }

    boost::asio::io_context& io_context_;
    tcp::socket socket_;
    tcp::resolver::results_type endpoints_;
    boost::asio::streambuf response_buffer_;
    std::deque write_messages_; // 发送消息队列,用于保证写入顺序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try {
        if (argc != 3) {
            std::cerr << "Usage: client <host> <port>\n";
            return 1;
        }

        boost::asio::io_context io_context;
        client c(io_context, argv[1], argv[2]);

        // 在单独的线程中运行io_context,以便主线程可以发送消息
        std::thread io_thread([&io_context](){ io_context.run(); });

        c.start(); // 启动客户Duan连接过程

        // 主线程循环发送消息
        std::string line;
        while (std::cout << "Enter message to send (or 'exit' to quit): " && std::getline(std::cin, line)) {
            if (line == "exit") {
                c.close();
                break;
            }
            c.send_message(line);
        }

        io_thread.join(); // 等待I/O线程完成
    } catch (std::exception& e) {
        std::cerr << "Exception: " << e.what() << std::endl;
    }
    return 0;
}

编译和运行:

  • 确保你已正确安装和配置了Boost库。
  • 服务器端编译: g++ server.cpp -o server -lboost_system -lboost_thread -lpthread
  • 客户Duan编译: g++ client.cpp -o client -lboost_system -lboost_thread -lpthread
    • 注意: 编译命令中加入了 -lboost_thread-lpthread 是因为代码中使用了std::thread
  • 运行:
    1. 先启动服务器:./server
    2. 再启动客户Duan:./client 127.0.0.1 12345
    3. 在客户Duan输入消息并回车,你会看到服务器端接收并回复。

这段代码展示了Boost.Asio基本的异步连接、读写操作,并且客户Duan示例加入了消息队列以确保在异步写入时的消息顺序。在实际的网络验证系统中,我们会在此基础上增加更复杂的错误处理、心跳机制、以及最关键的加密和认证

考虑连接管理:长连接 vs. 短连接

在设计网络验证系统时,选择合适的连接管理策略对性能和用户体验有重要影响:

  • 短连接(Short-lived Connections):

    • 原理: 每次客户Duan需要与服务器通信时,都建立一个新的TCP连接,完成请求和响应后立即关闭连接。
    • 优点: 资源释放及时,服务器并发连接数压力相对较小。
    • 缺点: 频繁建立和关闭连接会带来显著的性能开销(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尤其是在高频请求场景下。每次握手都需要网络往返时间(RTT),增加了延迟。
    • 适用场景: 请求频率非常低,或者对延迟不敏感的极少数场景。
  • 长连接(Long-lived Connections):

    • 原理: 客户Duan与服务器建立一次TCP连接后,在一段时间内(或直到一方主动断开)保持连接,多个请求和响应在同一个连接上进行。
    • 优点: 显著减少了连接建立/关闭的开销和延迟,提升了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更容易实现服务器端推送消息。
    • 缺点: 服务器需要维护更多的并发连接,对内存和CPU资源管理要求更高;客户Duan或服务器异常断开时需要更复杂的重连机制。
    • 适用场景: 对于网络验证系统,考虑到性能和用户体验,通常会采用长连接。 客户Duan可以维护一个与验证服务器的持久连接,用于发送认证、授权请求和接收服务器推送(如授权更新、通知)。长连接通常需要辅以心跳机制来维持连接活跃和检测死链。

总结

在本篇中,我们详细阐述了网络验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并深入探讨了客户Duan与服务器通信协议的选择。我们明确了TCP/IP作为底层传输协议的必要性,并强烈推荐HTTPS作为应用层协议,因为它在安全性、通用性和易用性方面表现出色。我们还详细介绍了Boost.Asio这一强大的C++网络库,并通过完整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其基本用法,同时讨论了长连接在验证系统中的优势。

在下一篇,我们将深入网络验证系统最核心的安全环节:认证与密钥管理。我们将探讨如何安全地验证用户身份、生成、分发和保护加密密钥,以及Token机制(尤其是JWT)在其中的应用。敬请期待!


签到天数: 6 天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省运城市
来个视频教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结帖率:83% (5/6)

签到天数: 29 天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省厦门市
我怎么感觉这些文章都是AI的产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结帖率:75% (3/4)

签到天数: 25 天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省宁波市
玄月授权
golang+webscoket+mongodb开发的授权系统
超高的性能和并发能力
可支持部署在自己服务器 或使用群主服务器
支持卡密设定多开数量
支持vmp授权下发
支持winlincense 授权下发
支持在线购卡(zfb)
价格还便宜
可在网页上操作或手机游览器操作 支持自适应 网页可部署在自己服务器上
官网 https://msplock.vip/
教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jGbzEEMb/?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59f7b9b8d8631e9b9fb888d3c5d8432a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致发广告者

发布主题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sitemap| 易语言源码| 易语言教程| 易语言论坛| 易语言模块| 手机版| 广告投放| 精易论坛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精易立场!
论坛帖子内容仅用于技术交流学习和研究的目的,严禁用于非法目的,否则造成一切后果自负!如帖子内容侵害到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防范网络诈骗,远离网络犯罪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 793400750,邮箱:wp@125.la
网站简介:精易论坛成立于2009年,是一个程序设计学习交流技术论坛,隶属于揭阳市揭东区精易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X3.4 揭阳市揭东区精易科技有限公司 ( 粤ICP备12094385号-1) 粤公网安备 445221020001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19217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