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earchjack 于 2017-11-12 13:35 编辑
变量名 | 类 型 | 静态 | 数组 | 备 注 | ca1 | 文本型 | | 0 | ca2 | 文本型 | | 0 | r1 | 长整数型 | | | g1 | 长整数型 | | | b1 | 长整数型 | | | r2 | 长整数型 | | | g2 | 长整数型 | | | b2 | 长整数型 | | |
r1 = 进制_十六到十 (取文本中间 (c1, 1, 2 )) g1 = 进制_十六到十 (取文本中间 (c1, 3, 2 )) b1 = 进制_十六到十 (取文本中间 (c1, 5, 2 )) r2 = 进制_十六到十 (取文本中间 (c2, 1, 2 )) g2 = 进制_十六到十 (取文本中间 (c2, 3, 2 )) b2 = 进制_十六到十 (取文本中间 (c2, 5, 2 )) 返回 (取差值 (r1, r2 ) + 取差值 (g1, g2 ) + 取差值 (b1, b2 )) 色值 = 到文本 (进制_十到十六 (取绝对值 (p1 - p2 ), )) 如果真 (取文本长度 (色值 ) = 2 ) 返回 (色值 ) 如果真 (取文本长度 (色值 ) = 1 ) 返回 (“0” + 色值 ) 如果真 (取文本长度 (色值 ) = 0 ) 返回 (“00”) 调试输出 (色值 )信息框 (“两个十进制数:取差值:结果为(十六进制): ” + 色值, 0, , )返回 (“”)
c1 = “00ba0c”c2 = “00d00d”调试输出 (取色差 (c1, c2 ))
看了很多关于偏色的定义 , 说明, 以上代码是个人的理解(主要是针对大漠写的), 下面是使用实例 。
相对的要科学一点, 识别准确性还是跟颜色的选取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