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1-24 21: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市北京市
[e]
.版本 2
.子程序 网页访问, 字节集, 公开, 出错或超时将返回空,本命令将设置Cookies到本地
.参数 网址, 文本型, , 完整的网页地址
.参数 访问方式, 文本型, 可空, "GET" or "POST",为空默认"GET"
.参数 提交信息, 文本型, 可空, "POST"专用
.参数 提交Cookies, 文本型, 参考 可空, 提交的Cookie 注:本参数传递变量时会自动回传返回的Cookie
.参数 返回Cookies, 文本型, 参考 可空, 返回的Cookie
.参数 附加协议头, 文本型, 可空, 一行一个请用换行符隔开
.参数 返回协议头, 文本型, 参考 可空, Location
.参数 超时, 整数型, 可空, 秒|默认为15秒,-1为无限等待
.参数 完整协议头, 文本型, 参考 可空, 返回完整的协议头
.参数 字节集提交, 字节集, 可空, 提交字节集数据
.局部变量 局部_WinHttp, 对象
.局部变量 局部_返回Cookies, 文本型, , "0"
.局部变量 局部_计次, 整数型
.局部变量 局部_网页数据, 字节集
.局部变量 局部_发送协议头, 文本型, , "0"
.局部变量 局部_协议头处理, 文本型, , "0"
.局部变量 局部_变体提交, 变体型
CoInitialize (0)
.如果真 (局部_WinHttp.创建 (“WinHttp.WinHttpRequest.5.1”, ) = 假)
.如果真 (局部_WinHttp.创建 (“MSXML2.ServerXMLHTTP.6.0”, ) = 假)
返回 ({ })
.如果真结束
.如果真结束
' 局部_WinHttp.查看 ()
访问方式 = 到大写 (访问方式)
.如果真 (访问方式 = “”)
访问方式 = “GET”
.如果真结束
.如果真 (超时 ≠ -1)
.如果 (超时 < 1)
超时 = 15000
.否则
超时 = 超时 × 1000
.如果结束
局部_WinHttp.方法 (“SetTimeouts”, 超时, 超时, 超时, 超时)
.如果真结束
.如果真 (集_代理地址 ≠ “”)
局部_WinHttp.方法 (“SetProxy”, 2, 集_代理地址)
.如果真 (集_用户名 ≠ “”)
局部_WinHttp.方法 (“SetProxyCredentials”, 集_用户名, 集_密码, 集_代理标识)
.如果真结束
.如果真结束
局部_WinHttp.方法 (“Open”, 访问方式, 网址, 假)
局部_WinHttp.写属性 (“Option”, 6, 0)
.如果真 (附加协议头 = “”)
附加协议头 = “Referer: ” + 网址 + #换行符 + #协议头_网页
.如果真结束
提交Cookies = COOKIE合并更新 (取COOKIE (取域名 (网址, 真)), 提交Cookies)
.如果真 (提交Cookies ≠ “”)
局部_WinHttp.方法 (“SetRequestHeader”, “Cookie”, 提交Cookies)
.如果真结束
.判断开始 (寻找文本 (附加协议头, #换行符, , 假) > -1)
局部_发送协议头 = 分割文本 (附加协议头, #换行符, )
.计次循环首 (取数组成员数 (局部_发送协议头), 局部_计次)
.如果真 (寻找文本 (局部_发送协议头 [局部_计次], “:”, , 假) > -1)
清除数组 (局部_协议头处理)
局部_协议头处理 = 分割文本 (局部_发送协议头 [局部_计次], “:”, )
局部_计次 = 2
.判断循环首 (真)
局部_计次 = 局部_计次 + 1
.如果真 (局部_计次 > 取数组成员数 (局部_协议头处理))
跳出循环 ()
.如果真结束
局部_协议头处理 [2] = 局部_协议头处理 [2] + “:” + 局部_协议头处理 [局部_计次]
.判断循环尾 ()
局部_WinHttp.方法 (“SetRequestHeader”, 局部_协议头处理 [1], 局部_协议头处理 [2])
.如果真结束
.计次循环尾 ()
.默认
.如果真 (寻找文本 (附加协议头, “:”, , 假) > -1)
局部_协议头处理 = 分割文本 (附加协议头, “:”, )
局部_计次 = 2
.判断循环首 (真)
局部_计次 = 局部_计次 + 1
.如果真 (局部_计次 > 取数组成员数 (局部_协议头处理))
跳出循环 ()
.如果真结束
局部_协议头处理 [2] = 局部_协议头处理 [2] + “:” + 局部_协议头处理 [局部_计次]
.判断循环尾 ()
局部_WinHttp.方法 (“SetRequestHeader”, 局部_协议头处理 [1], 局部_协议头处理 [2])
.如果真结束
.判断结束
.判断开始 (字节集提交 = { })
局部_WinHttp.方法 (“Send”, 提交信息)
.默认
局部_变体提交.赋值 (字节集提交, )
局部_WinHttp.方法 (“Send”, 局部_变体提交)
.判断结束
局部_网页数据 = 局部_WinHttp.读属性 (“ResponseBody”, ).取字节集 ()
完整协议头 = 局部_WinHttp.读文本属性 (“GetallResponseHeaders”, )
局部_返回Cookies = 分割文本 (完整协议头, #换行符, )
返回Cookies = “”
.计次循环首 (取数组成员数 (局部_返回Cookies), 局部_计次)
.如果真 (寻找文本 (局部_返回Cookies [局部_计次], “Location:”, , 假) > -1)
返回协议头 = 删首尾空 (子文本替换 (局部_返回Cookies [局部_计次], “Location:”, , , 1, 假))
.如果真结束
.如果真 (寻找文本 (局部_返回Cookies [局部_计次], “Set-Cookie”, , 假) > -1)
返回Cookies = 返回Cookies + 删首尾空 (文本_取出中间文本 (局部_返回Cookies [局部_计次], “Set-Cookie:”, “;”)) + “; ”
.如果真结束
.计次循环尾 ()
COOKIE合并更新 (提交Cookies, 返回Cookies)
设COOKIE (取域名 (网址, 真), 提交Cookies)
.如果真 (返回协议头 = “”)
返回协议头 = 完整协议头
.如果真结束
CoUninitialize ()
返回 (局部_网页数据)
[/e]
虽然不懂。但是我觉得那个超时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