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6-13 21: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一、音频采集原理(本地端)
易语言通过调用Windows底层API实现音频捕获,主要依赖以下组件:
音频设备初始化
使用 waveInOpen 打开录音设备,获取设备句柄
。
需指定采样率(如44.1kHz)、位深度(16位)、声道数(单声道/立体声)等参数。
缓冲区管理
创建循环缓冲区(通常为多个缓冲区轮换),通过 waveInPrepareHeader 和 waveInAddBuffer 提交给系统
。
缓冲区大小影响实时性,建议设置50-200ms的时长避免数据丢失。
回调机制
使用 waveInStart 启动录音后,系统在缓冲区填满时触发回调函数,将音频数据(PCM格式)存入内存或文件
。
二、本地音频获取的易语言实现
参考以下关键代码结构(简化版):
.版本 2
.支持库 wav
.程序集 窗口程序集1
.程序集变量 设备句柄, 整数型
.程序集变量 缓冲区, 字节集
.子程序 _按钮_开始录音_被单击
设备句柄 = waveInOpen(0, 44100, 16, 1, &回调函数) // 打开设备,绑定回调
缓冲区 = 取空白字节集(4410) // 100ms缓冲区
waveInAddBuffer(设备句柄, 缓冲区, 取字节集长度(缓冲区))
waveInStart(设备句柄) // 开始录音
.子程序 回调函数
.参数 数据指针, 整数型
.局部变量 音频数据, 字节集
音频数据 = 指针到字节集(数据指针, 取字节集长度(缓冲区))
保存到文件(音频数据, "temp.pcm") // 实时保存或发送
waveInAddBuffer(设备句柄, 缓冲区, 取字节集长度(缓冲区)) // 重用缓冲区
三、网络传输实现(被控端→控制端)
采集后的音频需通过网络发送:
数据传输协议
UDP协议:低延迟,适合实时语音流(如语音通话)
。
TCP协议:保证数据完整,适合录制文件传输。
数据封装
发送前可压缩音频(如Speex、Opus编码),减少带宽占用。
添加自定义包头(如时间戳、数据长度)便于重组。
易语言网络模块
使用 客户组件 或 服务器组件 建立Socket连接。
示例代码:
.子程序 发送音频数据
.参数 数据, 字节集
客户组件1.发送数据(压缩数据(数据)) // 发送到控制端IP和端口
四、控制端接收与播放
控制端需完成:
网络接收
通过 服务器组件 监听端口,接收数据并解压。
实时播放
调用 waveOutOpen 打开播放设备,用 waveOutWrite 写入音频数据
。
或保存为WAV文件后播放(需添加WAV文件头)。
五、安全与伦理注意事项
权限控制
被控端需显式授权(如用户点击“允许录音”)。
法律合规
未经授权获取他人设备音频可能违反《网络安全法》及隐私保护法规。
技术防护
传输层使用TLS/SSL加密数据,防止中间人攻击。 |
评分
-
参与人数 1 | 荣誉 +1 |
收起
理由
|
笨潴
| + 1 |
热心帮助他人,荣誉+1,希望继续努力(*^__^*) 嘻嘻! |
查看全部评分
|